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 正文

也先将妹妹嫁给朱祁镇,朱祁镇到底有没有接受?

2023-05-14 06:48:48来源:知识趣读

土木堡之变后,御驾亲征的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大军俘虏,被迫在瓦剌大营过了一年的囚犯日子。在此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有味的谈资。在这些事情中,关于朱祁镇迎娶瓦剌公主的故事最具有吸引力,在明清两朝传出无数个版本,甚至在不同的史料中存在不同的叙述和结果。在明朝史料里说朱祁镇不好美色,在锦衣卫袁彬和哈铭的劝说下把持住了自己,拒绝迎娶瓦剌公主。而蒙古和清朝的史料则成相反的说法,里面记载朱祁镇入赘瓦剌,还生下了后代。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是真的呢?

朱祁镇在瓦剌的这个事情很多史料都有记载,现在史书以明朝史料为准,但也存在很大争议。从明朝史料来看,也先想要把妹妹嫁给朱祁镇是明朝太监喜宁的主意。目的是用“美人计”框住朱祁镇,让他配合瓦剌入侵明朝的计划。喜宁本是明朝太监,奉旨出使瓦剌。可他却与也先勾结,使明军在土木堡大败,于是凭借此大功成为也先的心腹谋士。由于朱祁镇是明朝皇帝,喜宁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被也先所采纳,所以也先采取了很多办法来利用朱祁镇的身份,希望能够让瓦剌大军在与明军作战是占尽先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按照明朝史料的记录,这个事情被朱祁镇身边的锦衣卫袁彬和哈铭知道后,他们便劝说朱祁镇拒绝这个婚事。他们的理由很充足,因为这个婚事完全是个陷阱。首先从朱祁镇的名誉来讲,这将是巨大坑害。朱祁镇虽然被俘,但一直都在摆明朝皇帝的谱,并没有向瓦剌投降。这样从名誉上看,朱祁镇是没有问题的,他如果不能回到明朝,反而能激发更多的明朝仁人志士来抗击蒙古瓦剌的大军。可如果朱祁镇娶了也先的妹妹,甚至有说法是入赘。这就成了背叛明朝的罪人,即便他是皇帝,也让自己名誉扫地,从此无法东山再起。

从政治上来看,如果朱祁镇成为也先的妹夫,也先就能打着朱祁镇的招牌在长城沿线肆无忌惮的活动,甚至挑拨明朝内乱。这对于也先率领瓦剌大军入侵明朝是非常有利的。在朱祁钰刚即位,明朝政治还不稳定的背景下,这将成为瓦解明朝战争士气决心的一大利器。

因此朱祁镇按照袁彬的建议向也先拒绝了这个婚事,并以自己流亡之君玷污公主名誉为由,要求返回北京后再对公主明媒正娶。后来也先又送了很多蒙古美女到朱祁镇帐中,朱祁镇都一一拒绝了。因此明朝史料认为,朱祁镇保住了自己的节操,没有成为叛国的罪人。

可这种说法在蒙古人和清朝的史书中却大不一样,在波斯人的《中国志》中也采纳了蒙古人的说法。他们的说法大致归纳为朱祁镇迎娶了也先的妹妹,也有的说是女儿,入赘了瓦剌蒙古。这些史书中还记载,这个蒙古女人叫做摩罗,为朱祁镇生了一个儿子。朱祁镇回到明朝后,没有跟随朱祁镇返程。后来她被明朝名将石亨夺去,这也成为石亨以谋逆罪被抓入狱身死的罪名之一。在康熙皇帝的《清圣祖实录》中还记载,朱祁镇与摩罗所生的后裔在蒙古八旗之中,这种说法也受到了满清贵族的广泛支持。

那么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才是真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朱祁镇回到明朝后的遭遇进行推断。朱祁镇回到明朝后虽然被尊为太上皇,实际上却过着囚犯的日子,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之中。朱祁镇被囚禁了整整七年,直到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才将其救了出来。在此期间朱祁钰派人给南宫的门锁灌铅,派锦衣卫严密看守,日常用度只能从小洞递入。为了防止朱祁镇与大臣偷偷联系,朱祁钰让人把南宫周围的树木全部砍伐,防止有人藏匿。由于生活窘迫,朱祁镇的皇后钱氏甚至需要做女红来补贴家用。

从这些记录可以看出,朱祁钰是非常猜忌朱祁镇的,为了维护自己的皇位不择手段。他不仅废除了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位,还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就是要让皇权从自己的这一支脉传下去。他为什么如此猜忌朱祁镇呢?说白了还是因为朱祁镇是正统皇帝,是朱瞻基的继承人,他的母亲孙太后又掌管后宫。所以朱祁钰担心朱祁镇与大臣谋夺皇位,又找不到理由将其废除,所以采取了软禁的措施。从这里可以看出,朱祁钰对付朱祁镇是没有合法手段的,只能搞阴谋诡计,这就说明了朱祁镇没有把柄被朱祁钰捏着。

如果朱祁镇在瓦剌迎娶了也先的妹妹,甚至入赘瓦剌,这就成了巨大的政治污点。有了这样的污点,朱祁钰完全可以以此为基点掀起政治斗争,逼迫朱祁镇交出太上皇的位置。这样一来,朱祁镇在皇位上就失去了竞争力。可实际上朱祁钰并没有如此操作,可以认为他并不知道这些事情。朱祁钰作为皇帝,手下有锦衣卫和东厂,他要调查的事情,能够逃过么?从这个角度看,只可能说也先妹妹嫁给朱祁镇是不存在的,所以朱祁钰才没有以此为基点进行政治攻击。所以明朝史书中的记录,比蒙古人和清朝人更加的可信。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事情不存在,为什么蒙古和清朝史书中有这么一段呢?这个问题的一分为二来看,首先说说蒙古人。蒙古人的这种说法传得很广,不但在漠南漠北流传,还传到了中亚的蒙古人汗国中。波斯人写蒙古史上的时候,也就采纳了这些内容。其实这是瓦剌蒙古搞的舆论攻势,装点自己门面用的。也先消灭脱脱不花后,开始了统一蒙古的进程。由于他不是黄金家族的后人,所以法理无法成为正统的蒙古大汗。于是他搞出了这个事情,以明朝皇帝的名义,把自己以姻亲身份抬高为黄金家族,最后如愿以偿地成为蒙古大汗。

实际上这个事情明朝是不承认的,也先在自称大汗时向明朝派出过使节,明朝直接拒绝承认他的合法性。但也先坚持自己是合法的,并把消息传到了全世界各个蒙古汗国,于是有了广为流传的说法。可是从当时的政治环境来看,如果这个说法是成立的,朱祁钰绝对不会那么轻松地放过朱祁镇。可朱祁钰并没有借此展开政治攻势,可见这种说法非常不靠谱。但是这个说法在民间却流传开来,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在万历年间还被记入很多文人笔记和民间野史之中。康熙皇帝的实录中记录的事情,便是来源于此。

当然康熙玩这个也不是为了给朱祁镇正名,也不是为了朱祁镇的后代着想,而是政治上的考量。康熙时期反清复明运动非常激烈,甚至有人借朱三太子之名发起各种起义。为了安抚民间的反清情绪,清朝朝廷又拿出了替明朝守江山的那一套说辞,搞了舆论战。朱祁镇的后代在蒙古八旗中的说法,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满清贵族的御用文人们以此为契机,各种编故事打广告,把事情粉饰成真的,来瓦解老百姓思念明朝的情绪。最为可笑的是,现代的某电视剧中居然也采纳这种说法,还把朱见深说成蒙古人的儿子,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可惜假的就是假的,再多的粉饰也成不了真的。朱祁镇没有做过的事情,历史上想要栽赃也是不容易的。这不仅仅需要各种文宣攻势,更多的是要被历史广为承认。编造的谎言不可能不历史所承认,放到史书中就是漏洞百出的笑话。只要读史书的人稍微动点脑子,都不会把这些当成真的。当然也有部分居心不良之徒,抱着各种私人的目的夹带私货,制造历史舆论,以图混水摸鱼。前面讲的某电视剧就是典型,看起来貌似娱乐产品,实际上这在故意扰乱视听,歪曲历史事实。做出这种事情的人就是数典忘祖的败类,历史的罪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