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水库人民修,修好水库为人民。”
翠绿的田野上,巩河渡槽槽墩上用生石灰写的两行标语依然醒目,一下子把人带回到那个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年代。“那是1974年写上去的。”当年参与渡槽建设的冯则望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巩河是沮河的支流,这里是沮河和漳河即将交汇的三角洲地带,是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但是,该地没有骨干水利工程作后盾,常年“巩河水滔滔流,有水白流靠天收,下雨泛滥水成灾,人民遭殃日夜愁”。
在星光璀璨的宜昌水库群,巩河水库绝对是“老大哥”。
“巩河水库是宜昌第一座大型水库。”当阳市巩河水库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兰华谭说,巩河水库1959年冬开工,因遭遇三年自然灾害被迫停工9年,1970年复工,1974年8月竣工。
“1970年11月11日,我到了巩河工地。”虽然过去了50多年,余清元仍记忆犹新,当时没有大型机器,“硬骨头”都是靠“歼灭战”、人海战术,手上的血泡磨成了老茧,老茧又起了血泡,才啃得下来。
5月18日上午,我们驾艇向水库深处进发。随着生态的恢复,当年炸山取石的工地都已经被森林覆盖。在进库的快艇上,张忠莲向我们展示她小腿上的伤疤。张忠莲1970年初来到巩河水库工地,当时刚刚复工,流行搞劳动竞赛,凌晨两三点就出工,“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有一次,她在山上装石头,石头滚下来压伤她,给她留下了永远的“军功章”。
艇行绿波中,冯则望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当年的号子:“呀嚯呀嚯呀……”当时没有机器,为将大坝夯实,只能用木杆子抬着大石头一圈一圈打实。这种号子就是打夯时大家行动的口令。“我最多的一餐吃了5钵饭。”一钵5两,冯则望直到现在都很惊讶,自己怎么能吃这么多?他说,当时最期盼的就是各地的生产队来慰问,“打牙祭”,不管是洗脸盆还是什么盆都带上,打得满满的,好好吃上一顿。
参建巩河水库,改变了余清元和张忠莲的一生。他俩在工地上相识、相爱、结婚、生子,直至在巩河水库管理处退休。而有人则长眠在工地上。在打通巩河总干渠的李店隧道时,余清元亲眼目睹了工友被石头击伤,当场牺牲。兰华谭说,修建巩河水库,至少有20位民兵牺牲,“战天斗地是一种乐观的精神,但过程却极为艰辛。”
大爱无言。巩河水库用日日夜夜的流淌回报了每一个人。巩河水库长期是当阳唯一的城乡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年供水3000多万立方米,覆盖38万多人和近10万亩稻田,浇灌出当阳“宜昌粮仓”的美誉。
穿越近50年的风雨,巩河水库也“累了”:水库原渠淤积严重、保水性能差,部分泄洪闸难以正常启闭,存在较大行洪安全隐患。修整迫在眉睫。
2021年12月26日,总投资1.73亿元的巩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内容为主坝、副坝、溢洪道、输水管加固,管护设施配套等,工程建设期30个月。工程施工单位湖北禹龙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李伟表示,巩河是当阳人的母亲河,他们一定小心翼翼,高标准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让巩河水库重焕生机。
来源 | 三峡日报
记者 | 万龙云
摄影 | 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湖北禹龙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编辑 | 张向阳
转载须注明来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