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建成投入使用,一个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火热的季节,江淮大地一派火热的景象。而这其中,光伏新能源产业更是自带“光”环,处处熠熠生辉,耀眼夺目。
作为全国较早重视并发展光伏产业的省份之一,我省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光伏产业发展成绩尤为亮眼,2022年我省光伏制造业首次跃上千亿级台阶,实现营收1955亿元,同比增长近120%,产业链产值1500亿元的目标提前1年实现。其行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集聚效应愈发显著。以合肥、滁州“双极”为引领,蚌埠、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阜阳等地特色布局、竞相发展的光伏产业新格局。
星“光”汇集 各地绿色能量竞相发展
登上新桥智能产业园总装生产车间屋顶,只见数千块湛蓝色的光伏面板整齐排列着,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据了解,该光伏电站利用新桥智能产业园生产车间屋顶、停车场等约50万平方米场地,于2022年12月底正式并入合肥电网运行,装机容量达47.4兆瓦,日均可产出绿电12万千瓦时。
新桥智能汽车产业园屋顶光伏电站并网之后一跃成为全省最大的屋顶光伏电站。该电站每年可产生4740万千瓦时绿色电能,较传统火力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万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约4万吨以上。该项目未来计划总装机容量为100兆瓦,届时或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
作为全国著名的“光伏第一城”,合肥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通过“光伏下乡”“渔光互补”等创新方法,推动光伏产业发展落地开花。自2012年以来,十多年间合肥地区光伏装机规模保持年均30%以上高速增长态势,稳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何止是合肥!
夜晚时分,走进位于宣城经开区的宏润新能源产业园5G组件扩建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灯火通明。宏润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为宣城市宣州区目前单个体量最大的项目,投资建设10GW高效光伏电池组件、10GW新能源电池片及新能源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07.5亿元。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宏润5GW组件扩建项目充分利用夜晚时间抓紧施工提高效率,确保工程尽快完工投产。
宣城市目前正在聚焦打造“中国异质结光伏之都”,致力于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全市参与长三角产业协作、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已经聚集以华晟新能源、固德威等为龙头的新能源企业95家,2022年实现产值增速282%。
阜阳市颍东区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用光伏点亮绿色经济,赋能乡村经济实力稳步增长。截至6月底,该区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49254千瓦。1-6月份,该区光伏扶贫电站累计产生收益2643.1万元。
……
不久前,长信光伏23GW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及20GW光伏硅片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落地开工标志着安徽光伏新能源产业又一名优质新成员进场。
三箭齐发 打造新能源产业新高地
点点星光汇集成一片光亮。去年以来,我省通过制造强省、民营经济等政策措施,先后支持了28个光伏领域技术改造、重点产学研合作等项目获得政策资金,总金额近3800万元。培育推荐了省内2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名单,3家企业、3个项目入选国家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公示名单,入选数均位居全国第3位。
在“双碳”目标下,光伏新能源行业已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省正以开展能源政策改革创新试点为契机,重点从加强金融支持、加强推广应用、加强全链补链等方式着手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壮大和推广应用,奋力朝向实现绿色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的目标稳步迈进。
在加强金融支持方面,充分发挥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主题母基金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后续将通过设立子基金及直投的方式,最终形成规模约为400亿元的母子基金群。积极引导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加大对优质光伏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在加强推广应用方面,推进落实《安徽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继续扩大光伏发电利用规模。持续开展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培育工作,推动光伏产品在工业园区、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场景的推广应用;在加强延链补链方面,围绕阳光电源、晶澳太阳能等龙头企业,指导合肥等9个重点市积极招引导电浆料、背板、胶膜、电气设备等配套企业。研究编制全省光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接续政策文件,梳理我省光伏产业链短板弱项,通过强化省内产业链协同互补、指导地市精准招商等方式,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下一步,我省将针对太阳能光伏这一重点产业链,整合相关政策资源,编制梳理光伏产业“一链一策”支持方案,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产业发展优势。(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 田云泽)
标签: